1. <p id="f1kd3"></p>

    <p id="f1kd3"><label id="f1kd3"><xmp id="f1kd3"></xmp></label></p>
  2. GPU如何帶動半導體產業鏈水漲船高?
    據Mordor Intelligence預測,從2024年到2029年,HBM市場規模預計將從約25.2億美元激增至79.5億美元,預測期內復合年增長率高達25.86%。
    2024-06-20 08:45:28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許子皓??

    “我們需要的HBM(高帶寬存儲器)數量非常龐大,目前正在與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洽談,我們已經收到這三家公司的產品?!闭f出這句話的,是英偉達的CEO黃仁勛。依靠GPU,英偉達如日中天,這讓全球排名前三的存儲芯片廠商爭相拋出橄欖枝。

    當前,生成式AI的浪潮洶涌而至,讓GPU大施拳腳,更是帶動整個半導體產業鏈掀起了更新潮,成為了存儲市場的“救命稻草”,創下了在一個季度內扭虧為盈的壯舉。而GPU帶動的芯片產業還不只這些。

    存儲芯片扭虧為盈的“救世主”

    自2021年以來,存儲芯片產業進入長達近兩年的下行周期,這也導致存儲芯片廠商的利潤持續走低,甚至一度陷入虧損狀態,例如,2023年全年,三星綜合營業利潤為6.6萬億韓元,較上年同期下降84.86%。SK海力士則是累計營業虧損為7.7303萬億韓元,凈虧損為9.1375萬億韓元。一直到2023年第四季度,兩大存儲廠商才逐漸恢復盈利能力。這個扭虧為盈的關鍵點正是GPU的爆發式增長。

    GPU在進行大量數據處理時,特別是在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和圖形處理等領域,對存儲帶寬和容量的需求極高。GDDR(一種用于圖形處理器和高性能計算模塊的顯存類型)和HBM具有的高帶寬、低功耗和低延遲的特性,正是GPU所最需要的。各大存儲芯片企業紛紛開始研究這兩個存儲芯片品類。

    芯謀研究企業服務部總監王笑龍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為滿足GPU對高帶寬的需求,HBM技術通過堆疊內存芯片并利用硅中介層直接連接到GPU,大幅度提高了內存帶寬。隨著GPU需求的增長,HBM2、HBM2E乃至最新的HBM3等迭代版本將不斷推出,進一步提升了帶寬和容量,同時降低功耗。

    在GPU市場需求引導下,各大存儲芯片企業的GDDR和HBM訂單拿到手軟。SK海力士近期表示,根據截至今年底的生產能力,目前已經完成了對2025年HBM內存產能的分配。三星也是不甘示弱,稱自身HBM訂單也已售罄,預估明年不會出現HBM內存供過于求的情況。美光也表示,已經基本完成了2025年的HBM內存供應談判,預計在2024年9月結束的本財年中,HBM內存將帶來數億美元的營收,而在2025財年,相關業務的銷售額預計將增加到數十億美元。

    產能方面,HBM廠商為滿足HBM3E內存需求,SK海力士計劃大幅增加1bnm制程DRAM內存產能。目標到今年年底將1bnm內存晶圓投片量增至9萬片,明年上半年進一步增加到14~15萬片。為此,SK海力士計劃將其位于京畿道利川市的M16內存晶圓廠升級至1bnm工藝。而三星預計到2024年底,現有設施將全部使用完畢。新的P4L工廠計劃于2025年完工,而15號生產線工廠將從1Y納米工藝過渡到1bnm及以上工藝。

    下一代技術方面,SK海力士計劃將HBM新產品的供應周期從2年加快至1年。此外,還計劃在2025年和2026年完成HBM4(第6代)和HBM4E(第7代)的技術開發和量產。三星同樣表示,HBM4內存計劃于明年完成開發,2026年實現量產。而美光已經開始出樣12層堆疊的HBM3E內存,預計這將成為2025年業績的重要驅動力。

    據Mordor Intelligence預測,從2024年到2029年,HBM市場規模預計將從約25.2億美元激增至79.5億美元,預測期內復合年增長率高達25.86%。

    池憲念表示:“不只是GDDR和HBM,為了應對GPU持續飆升的存儲需求,各大企業也在探索新型的存儲介質。例如,業界已經開始探索如3D XPoint、ReRAM(電阻式隨機存取存儲器)、PCM(相變存儲)等新型非易失性存儲技術,它們有望提供接近DRAM的性能,同時保持數據持久性,適合于GPU密集型應用中的快速存儲和交換數據?!?/p>

    CPU與GPU齊頭并進深度融合

    在此前的臺北電腦展上,英偉達、AMD、英特爾的首席執行官的演講句句都離不開GPU,“明爭暗斗”地發布了關于CPU與GPU協同的最新解決方案,性能增量一個比一個驚人,可見GPU對于CPU的提升作用。

    CPU是中央處理器,負責程序控制、順序執行等操作,是信息處理、程序運行的最終執行單元。而GPU是圖形處理器,加入系統之后,GPU可以在CPU的控制下協同工作,分擔部分原本由CPU負責的工作,尤其是在圖形渲染、3D圖形加速以及大規模并行計算等需要處理大量數據的領域表現出色。這使得CPU可以將更多的資源用于執行其他任務,提高了系統的整體性能。因此,如何促進CPU與GPU進一步協同工作,提升系統整體性能和效率就成為了各大CPU企業所重點關注的課題。

    為此,英偉達、AMD、英特爾等國內外領軍企業想到的第一個辦法是開發CPU與GPU的異構計算平臺。通過開發如NVLink、CCIX、CXL和Gen-Z等高速互連技術,加強CPU與GPU之間的數據傳輸速度和效率,使得兩者能更緊密、高效地協同工作。

    例如,黃仁勛提出,英偉達將在2026年推出最新的Vera CPU和Rubin GPU,并組成Vera Rubin超級芯片,有望取代現有的Grace Hopper超級芯片。此外,Rubin平臺還將搭載新一代NVLink 6 Switch,提供高達3600 GB/s的連接速度,以及高達1600 GB/s的CX9 SuperNIC組件,確保數據傳輸的高效性。

    除了建立異構計算平臺,半導體行業專家池憲念表示,還要優化軟件與編程模型。為了解決CPU與GPU之間的通信瓶頸,企業投入資源開發了新的編程模型和庫,如CUDA、OpenCL、DirectX、Vulkan、oneAPI等,使得開發者能夠更便捷地編寫跨CPU和GPU的并行程序,充分利用兩者的計算優勢。在某些應用場景下,企業還可以集成特定的硬件加速器(如AI加速器、網絡加速器)與CPU和GPU一起工作,以實現特定任務的極致加速,滿足云計算、邊緣計算、數據中心等領域的特定需求。

    此外推進系統架構的創新也是關鍵環節,例如AMD推出的APU(加速處理器),將CPU與GPU集成在同一塊芯片上,實現了更緊密的集成和更低的延遲,為輕量級計算任務提供高效解決方案。英偉達也發明了一種新架構,將GPU與CPU相結合,兩個處理器能獨立且自主地運行??梢宰屧拘枰?00個時間單位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可能僅需1個時間單位即可完成。并且,這種架構可以實現高達100倍的加速計算,而功率僅增加約3倍,每瓦性能比單獨使用CPU提高25倍,成本僅上升約50%。此外,RISC-V架構也在探索包括CPU與GPU核心的一體化設計,有望在性能和能效上取得新突破。

    全產業鏈因GPU不斷創新

    對于最上游的半導體設備、散熱技術,以及后道封裝技術等方面的更新迭代來說,GPU的市場需求同樣成為了關鍵助推力。

    半導體設備方面,英偉達之前發布了可以將計算光刻變得更“聰明”的新光刻技術cuLitho,以前的計算光刻依賴CPU服務器集群,而如今,cuLitho可以實現在500套DGX H100(包含4000顆Hopper GPU)完成與4萬顆CPU運算服務器相同的工作量,但速度快40倍,功耗低9倍??梢?,GPU加速后,生產光掩模的計算光刻工作用時可以從兩周減少到八小時。臺積電可以通過在500個DGX H100系統上使用cuLitho加速,將功率從35MW降至5MW,從而替代用于計算光刻的4萬臺CPU服務器。黃仁勛表示,英偉達將繼續與臺積電、ASML和Synopsys合作,將先進制程推進到2納米及更高精度制程。

    在散熱技術創新方面,英偉達決定在新發布的GPU產品B100上采用液冷散熱方案。黃仁勛曾公開表示,液冷技術是未來散熱技術的方向,有望引領整個散熱市場迎來全面的革新。

    液冷散熱技術相較于傳統的風冷散熱技術,具有更高的散熱效率、更低的能耗、更低的噪聲。而隨著AI算力和功耗的不斷提升,當單顆高算力芯片功率達到1000W時,現有散熱技術將面臨革命性的變革,而液冷方案幾乎成為必選項。

    民生證券表示,AI產業快速發展,驅動液冷服務器滲透率逐步抬升。從發展趨勢來看,預計到2025年液冷服務器滲透率大約保持在20%-30%的水平。

    池憲念表示,封裝技術也能夠提升GPU的各項性能,例如通過倒裝芯片封裝(FCBGA)的應用,改善關鍵部件如CPU、GPU的散熱水平,提高信號傳輸速度和電氣性能;扇出型晶圓級封裝(FOWLP)能在相同封裝尺寸內容納更多存儲芯片,提高帶寬,同時減小GPU的實際尺寸或騰出空間用于其他組件,這對于提升GPU的集成度和性能至關重要;CoWoS-L封裝技術允許在單一封裝中集成多個芯片(如GPU、HBM等),通過硅中介層實現高速互連,不僅提升了性能,也優化了散熱路徑。同時,GPU制造商正探索3D封裝技術,通過堆疊多個芯片或Chiplet(小芯片)來構建系統,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功能,還能通過縮短信號路徑來降低功耗并提高散熱效率。

    總體來看,GPU的高速發展已成為半導體產業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它不僅推動了半導體設計和制造技術的持續創新,還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協同發展,促使半導體廠商加大投入,提升產能,優化工藝,以滿足日益增長的GPU需求,也為整個科技行業帶來了更加廣闊的創新空間和發展機遇。

    最新文章
    1
    極米Play 6斬獲2025第十三屆TopDigital創新營銷金獎!
    2
    Mini LED電視成618最大的贏家之一,預計下半年將持續引領
    3
    政策紅利+場景需求的釋放,家用凈水行業步入新增長周期
    4
    “百鏡大戰”開啟,AI眼鏡將是下一代智能交互入口?
    5
    光譜·AI·未來:一目科技視角下的家電智能化新圖景
    6
    關稅倒逼?通用家電洗衣機生產線撤離中國
    7
    彩電行業的“觸控革命”能否讓年輕人重返客廳?
    8
    最強拍照手機易主!OPPO Find X8 Ultra DXO拍照評分169:世界第一
    9
    曝REDMI高性能手機突破8000mAh:小米史上最大
    10
    iPhone 相機也要有可變光圈了?蘋果新專利超彈性薄膜或將替代機械葉片
    11
    董明珠大氣上調格力空調安裝費20元,美的海爾跟不跟?
    12
    跳過“偽需求”、直指“營養留存”本質,方太冰箱重塑高端價值
    13
    BOE(京東方)攜手合作伙伴定義下一代電競顯示趨勢 借勢核聚變嘉年華構建產業生態閉環
    14
    打造明星感直播,頭部團播直播間深度部署佳直播解決方案
    15
    史上最長618背后的三大蛻變:拒絕內卷、體驗重構、情感當道
    16
    2025中國電子紙生態暨產業融合創新發展論壇在京成功召開
    17
    坐飛機前看一眼:民航局發布通知 禁止攜帶無3C標識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
    18
    董明珠看不上的小米,如今正在家電戰場反殺
    19
    為何三大運營商要重啟eSIM業務?
    20
    國產新一代CPU發布
    關于我們

    微信掃一掃,加關注

    商務合作
    • QQ:61149512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四虎90后|you jiz zz com无码一区二区|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一本大道道久久九九av综合

    1. <p id="f1kd3"></p>

      <p id="f1kd3"><label id="f1kd3"><xmp id="f1kd3"></xmp></lab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