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為相關產業鏈帶來哪些新的市場機會?大模型技術路徑應該選擇超級智能體還是領域大模型?大模型的邏輯推理能力如何切實轉化為實際生產力?4月1日,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研究院)、工業和信息化部新型工業化研究中心主辦的2025賽迪論壇人工智能分論壇上,產業鏈各環節專家、企業家圍繞人工智能熱點話題展開深入交流。
從技術突破到產業鏈共贏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人工智能已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焦點。世界主要國家加緊出臺人工智能領域相關規劃和政策,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與全球發展變局中掌握主導權。我國也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要規劃文件,助推人工智能發展。在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已經形成了覆蓋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等完整的產業體系。近期,深度求索公司開發出高性能、低成本、真開源的DeepSeek大模型,在全球普遍應用,有力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平權,向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
隨著AI技術快速突破,行業應用持續深入,相關產業鏈迎來了更多的市場機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集成電路研究所所長周峰指出,半導體作為人工智能產業的底層硬件,近年來呈現三個趨勢:一是需求牽引,大模型、AR/VR、具身智能、云網融合等AI需求不斷涌現,帶動算力、互聯、存儲和數據需求增長;二是工藝提升,半導體工藝技術隨摩爾定律不斷演進,新架構、新材料、新工藝持續迭代,引發各環節技術突破;三是系統升級,在需求和工藝牽引下,“存算感連”將迎來系統升級。
新一代智能終端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長趙燕指出,AI已然成為新一代智能終端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同時也是產品的重要“賣點”。新一代智能終端呈現出四大特點:一是端側協同推進成為新一代智能終端性能優化的最優選;二是人機交互從功能觸發邁向意圖理解新階段,意圖框架和純視覺方案雙路線并行;三是AI智能體涌向終端側,驅動體驗變革與市場煥新;四是AI與智能終端底層深度融合將重塑整個產業生態和競爭格局。
與此同時,AI正在重塑軟件產業的未來。阿里云智能集團研究中心主任、技術戰略研究負責人安琳表示,軟件產業將在AI重構進程中完成一次“脫胎換骨”的大升級,出現全新的定位、產品體驗、開發范式以及競爭邏輯,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將帶來萬億美元規模的機遇。
從“高嶺之花”走向千行百業
“當前,我們正處于AI大規模應用推廣的關鍵節點,隨著應用門檻和成本大幅下降,AI技術將像電力、汽車、計算機一樣從‘高嶺之花’走向千行百業?!敝袊娮有畔a業發展研究院數字經濟領域首席研究員、信息化與軟件產業研究所人工智能產業研究室主任王宇霞表示。她指出,人工智能已經在驅動制造業全鏈條智能化升級、新興領域深度融合創新以及軟硬件產品智能化升級方面取得良好進展。通過變革工業技術創新范式、生產制造范式和組織管理范式,人工智能為新型工業化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智能體有望成為打通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最后一公里的關鍵助手?!敝袊娮有畔a業發展研究院無線電管理研究所(未來產業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鐘新龍如是說道。當前,從智能體發展現狀來看,國外主要以大模型廠商和云服務廠商為主,OpenAI、谷歌等以大模型為延伸的智能體嶄露頭角,IBM、亞馬遜等傳統云廠商的相關服務以及MaaS服務平臺悄然上線;國內則是以本土智慧賦能者的多場景應用為先鋒,比如阿里的釘釘、百度文心大模型、Minus通用智能平臺等?!耙灾悄荏w為代表的代理式AI未來將具備跨領域認知,自主推理和環境適應性的通用智能體演進,開啟人機交互的新紀元?!辩娦慢埍硎?。
不過,智能體也并非唯一解。浙江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剛指出,AI大模型在技術路徑上分為超級智能體與領域大模型兩種模式,后者可以大幅提升行業用戶解決專業問題的效率?!叭缃?,我們已經處在大規模智能化的前夜?!标悇偙硎?,“在軟件生態中,大模型就像數據庫,將成為智能化應用的底層支撐;在硬件生態中,大模型一體機將成為類似數據庫服務器的新型基礎設施。我們迫切需要研制基于大模型構建行業應用的開發工具鏈,使傳統信息系統集成商轉型為智能應用開發商,推動大模型生態發展?!?/p>
在汽車行業,智能駕駛,尤其是高階智能駕駛,是對AI能力的一項極限的挑戰。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研究部主管李江表示,從現在的研究和實際應用情況來看,今后一兩年L3的自動駕駛將日趨成熟,但智能化核心技術仍面臨諸多挑戰。他建議,在自動駕駛領域應三位一體地把法律體系、產業體系和技術體系有效整合,進一步促進中國汽車產業在世界的領先優勢。
在船舶行業,AI應用已經從文本處理,延伸至代碼生成、知識庫打造、3D建模設計、數據管理等各個環節。中國船舶集團海舟系統技術有限公司戰略市場部副部長吳清材表示,船舶工業屬于傳統制造業,現階段能夠大面積應用AI的場景并不多,實現AI取代人工操作的難度也較大,并且面臨有效數據集少、缺乏跨界融合人才等多重挑戰。他建議,產業側應從傳統的AI解決問題轉向AI引領的方向發展,將AI技術融入工業軟件的全生命周期。
在核電行業,工業AI智能交互底座系統在行業智能體構建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浙江大學先進智能聯合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杭州熾橙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紀堯華表示,核電是最復雜的工業體系之一,必須講場景、講系統,而且回歸到安全,這是它的天然屬性。因此,需要通過全鏈可控的多智能體把通用AI大模型的能力引入進來,加快核電核能數字生態建設。
從不斷追趕到實現超越
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相關企業超過4500家。賽迪顧問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增速領跑全球。從2025年到2035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預計將從3985億元增長至1729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5.6%。其中,2030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預計突破1萬億元。?
近期,DeepSeek大模型的橫空出世,讓中國在AI大模型領域出現了“趕超”并“領先”的跡象,帶動了國內科技股集體上漲。Manus將大模型的邏輯推理能力切實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給智能體應用打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同時也為AI商業化開辟了一條新路徑。阿里旗下通義系列大模型不斷刷新全球權威榜單,成為近期全球開源社區最受歡迎的模型,引領開源模型浪潮。華為海思、寒武紀等一批企業開發出的高性能AI芯片突破技術壁壘,性能可與海外主流芯片媲美,受到廣泛關注。
實際上,不只是技術、應用層的創新,我國在人工智能知識產權領域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知識產權研究所副所長劉欣亮表示,專利布局現已成為企業在開展商業競爭和產品上市過程中的一項重要配套工作,不少頭部企業的專利申請過萬件。過去近10年,我國在AI領域的專利申請進入了年均增速10%的快速發展期,連續7年增長率超過20%。中國人工智能知識產權方面的進展得到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關注,相關專利被國外龍頭企業大量應用。
人工智能倫理安全風險與治理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之一。鑒于人工智能技術處于快速發展和迭代之中,其面臨的安全風險不斷演變。而中國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領域也走在了前列。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人工智能倫理與治理中心、人工智能安全與超級對齊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遠期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數家單位聯合研究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指數(Global Index for AI Safety)顯示,中國在國家層面的人工智能安全就緒度方面處于國際第一梯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政策法規研究所所長彭健表示,我國已形成了政府、行業、企業、用戶多元協同共治的格局,積極搭建全球治理機制,參與多邊治理活動,輸出中國治理方案。
從技術創新到產業落地,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拓展,中國AI發展正逐步從“跟跑”邁向“并跑”甚至在部分領域“領跑”。業內多位專家指出,中國有望通過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等多方力量的協同創新,在更多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引領全球AI發展浪潮。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