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科技述評]經歷“蒙眼狂奔”,資本對于AI的態度看起來在趨于理性,投資動作有所收斂。對應來看,以行業“四小龍”為代表的企業們,上市進程明顯加快,這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對資金的渴求,也反映了造血能力的不足。最近一條頗受關注的消息是,“AI四小龍”之一的依圖科技,在終止創業板IPO后,又被傳出出售醫療業務相關資產,這被認為是一種“回血”舉動。那么,AI企業“造血”有多難,未來的故事又會怎么講?
醫療業務,先被重視再被“拋棄”?
最近關于依圖科技出售醫療業務相關資產的消息不斷傳出,其中,《中國經營報》一篇稿件中表示,“通過和多方人士核實,依圖科技已將曾經重點發力的醫療業務相關資產出售”,至于接盤方,是依圖此前在醫療影像AI上的實質競爭對手,深睿醫療。
在釘科技看來,上述事件,一方面可能解釋了從年初就開始的依圖科技裁員傳聞,另一方面,或許也在暗示AI醫療板塊洗牌的再次加速。
依圖科技誕生于2012年,起初主要以人臉識別技術被知曉。依圖科技的醫療團隊正式出道,將AI技術用于醫學影像分析,在2016年。
從關系來看,根據依圖科技此前公布的招股書,負責醫療板塊的為上海醫智醫療,是依圖科技的子公司,依圖科技100%持股,還有杭州依圖醫療、上海醫智健康,均由上海醫智醫療100%持股,是依圖科技的孫公司。
依圖科技創始人朱瓏曾在WAIC 2020上演講時表示,AI目前可以通過閱片來得到醫學屬性、特征等信息、輔助醫生診斷,依圖在疫情期間研發的新冠肺炎智能評價系統就是如此。未來,AI還要通過進一步發展知識圖譜等技術,通過關聯千萬節點之間的關系,走向高階認知智能。
從這里來看,依圖科技對于醫療影像AI的重視程度應該是頗高的,那么,為何要將醫療業務相關資產出售呢?
“造血”困難,靠“回血”來“補血”?
釘科技觀察認為,依圖科技出售醫療業務相關資產,很可能既是為了“回血”,也想爭取“補血”。更深層次來看,則是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根據公開信息,自成立以來,依圖科技已經歷10輪融資,累計融資額度超25.67億元。其股東名單中包括云鋒基金、紅杉資本中國、真格基金、高瓴資本、工銀國際、浦銀國際等多家知名機構。
頻度來看,依圖科技從成立初期的平均兩年進行一次融資,到后來變成一年一次,這或在表明其對資金的需求量逐漸加大。出售業務資產,可能就有這方面的關系。
先看依圖科技整體經營狀況。
根據依圖科技招股書中的數據,2017年-2019年,其營收分別為0.69億元、3.04億元和7.17億元,可以算“指數級上升”。
但從利潤看,虧損也有逐漸擴大趨勢。2017年-2019年,依圖科技的凈利潤分別在約-11.68億元、-11.68億元以及-36.47億元。在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為-13.03億元。
再看其醫療相關業務。
依圖科技的醫療項目起始于肺結節篩查,后逐步擴展至兒科、心腦血管、胸部CT、電子病歷、乳腺鉬靶/超聲、神經系統MRI、臨床決策支持平臺、科研輔助平臺等領域。
2017年以來,依圖科技的醫療相關業務也整體處于虧損狀態。從招股書信息來看,2018年到2020年上半年,依圖醫療的營收分別為9.91萬元、559.73萬元和562.67萬元,整體占營收不足2%,投入產出比低。本身看起來存在落地難的問題。
據釘科技所做的了解,從整個行業來看,醫療AI的發展還在導入期,落地難度主要在于找到真實的臨床需求,后續推出實際應用產品,但場景略呈碎片化,數據的收集和標注昂貴、周期長,找一兩家醫院試點相對容易,大規模落地則需要大量驗證,這就需要持續且足量的投入,明顯對團隊實力有更高程度的考量。
在上述情況下,依圖既需要“補血”,又需要對業務布局重新考量,醫療業務相關資產的出售就成了一種“出路”。
依圖不是“缺血”個例,“AI四小龍”盈利都存挑戰?
“缺血”,依圖不是個例。
根據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安暉此前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仍處于虧損狀態,中國AI產業鏈中90%以上的企業也處在虧損階段。
包括依圖在內的“AI四小龍”,目前來看,也都在其中。
“AI四小龍”基本都經過了多輪融資:云從科技融資11輪,融資金額已超過35億元;曠視科技經過了7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14億元;商湯科技與依圖科技類似,經歷了10輪融資,融資金額超36億元。
被“輸血”的“AI四小龍”,除業績未披露的商湯科技外,可以直觀看到,“造血”都不容易。
根據此前的招股書,云從科技在2017年-2019年,凈利潤虧損分別達到1.24億元、2億元和17.63億元;曠視科技,2017年-2019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為7.75億元、28億元和66.39億元。
頭豹的《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投融資報告》中,2019年人工智能相關融資金額出現7年來首次下降,為1003.4億元,對比看,2018年人工智能相關融資金額為1492.6億元。2019年,被視作熱錢瘋狂涌入AI領域的一個轉折點。
通常來說,當資本更關注回報,催促所投企業盡快上市是一種常見“解套”方式。
近年來,“AI四小龍”的上市進程普遍加快。依圖、云從、曠世都明確過上市決心。商湯,近日也有將啟動IPO申請的傳聞。
不過,依圖、云從、曠世的上市之旅不算順利,三家公司都收到過數次問詢函,云從科技被問詢了29個問題,近日完成了章程備案;依圖科技47個,此前終止了科創板上市計劃,又有登錄港股的打算;曠視科技則計劃從港股轉戰科創板。
釘科技認為,前述企業財務狀況不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樣的現實:經過了前幾年的突然爆發,不少AI公司需找到技術創新和盈利業務落地的平衡,產生實際價值。當然,說易行難,畢竟AI相關技術本身也還在幼生期,訓練難度、安全問題等等并不鮮見,市場對于技術體驗也有了相比此前更充分的認知,早先期待較大,落差難以填平。(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注明“來源:釘科技”)
- QQ:61149512